布拉格有一段非常豐富的歷史, 可以回述到下令建造查理士橋的查理士四世(Charles IV)時期. 

布拉格遠在查理士四世當上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ire)皇帝之前, 就一直都是他的根據地. 所以在他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後, 布拉格理所當然就成了首都. 而他也就下令開始許多布拉格的建設. 查理士橋就是其中一個, 是連接城堡所在地與市區重要並唯一的一座橋. 另外查理大學也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 布拉格的繁榮讓這城市當時擠進歐洲前五大城市之一.

在14世紀末時, 查理大學研究神學的Jan Hussite提倡宗教改革. 他提議天主教徒應該更多參考聖經, 而少一點聽羅馬教廷的命令. 這個挑戰權威的行為使得羅馬教廷大為震驚, Hussite就被冠上異教徒的罪名, 並被燒死. 接下來以Hussite信徒為主的布拉格市議會就被撤換掉, 取代的是忠於羅馬帝國的政府. 這引起了布拉格人民的暴動, 最後演變成胡斯戰爭(Hussite War). 戰爭的結果是Hussite信徒完全被鎮壓, 布拉格從此恢復平靜.

在17世紀時, 布拉格成為哈布斯堡(Habsburg)家族將首都移到維也納前的根據地. 而在1618年時, 布拉格裡的統治者因為不遵守羅馬教廷的命令而繼續建造新教徒(Protestant)的教堂, 引發了神聖羅馬帝國再一次的鎮壓. 但這次衝突全面爆發開來, 便成了全歐洲天主教徒(Catholics)與基督教徒(Protestants)的戰爭, 也就是著名的30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 天主教的參戰國有神聖羅馬帝國與西班牙, 基督教的參戰國家有法國, 英格蘭, 蘇格蘭, 荷蘭, 挪威, 還有大顯神威的瑞典. 瑞典軍隊在這戰爭裡摧毀了將近2,000座神聖羅馬帝國城堡 (布拉格也在內, 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市民大量流失, 從此國際地位一蹶不振), 拿下了將近20,000個村莊, 也就因此開啟了瑞典帝國的黃金年代.

布拉格的人民其實自古以來一直把自由看的很重要, 從胡斯戰爭與30年戰爭就可看的出來. 二次大戰期間, 布拉格當地的猶太人也瘋狂的反抗過德軍, 下場當然非常慘烈. 

在二次大戰結束後進入共產制度統治時, 經濟蕭條太嚴重, 人民生活很困苦. 所以當時政府就想走一條改革的路, 這政策被當時總統Dubcek 稱做"人性的社會主義" (Socialism with a human face). 結果卻是連續兩次遭到蘇聯無情的鎮壓, 坦克車直接開進布拉格, 士兵直接對民眾開槍, 也就是大家所熟析的布拉格的春天(Spring of Prague). 從此以後這字眼常被拿來用在其他類似的情形, 例如北京天安門事件就被稱為"北京的春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tcbenja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